明年三月既望【“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表示达到的状态(例如,易经中的“既济”)。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隆山牟应龙成甫【牟应龙(1247-1324),隆山(今浙江省瑞安市隆山乡)人,字成甫。宋末元初学者,南宋咸淳进士。】扁曰“寿春”,会亲友以落之。客或指其扁而问焉,曰:“翁垂(接近,快要)希年(古稀之年,古指七十岁。),康强少疾,一身之寿也;孝慈(孝顺慈爱。对尊长孝敬,对下属或后辈慈爱。)友弟(同“ 友悌 ”。兄弟相友爱。),闺门(闺门,古代称内室的门。也指家门,家庭。)肃雍(庄严雍容,整齐和谐),一家之春也,得非以是名乎?”翁笑曰:“吾之意不特为是。昔遭岁祲(祲,jìn,不祥之气,妖氛。岁祲:一年到头妖气弥漫。),身履忧虞(yōu yú,忧虑。),里闬(lǐ hàn,代指乡里。闬,里巷的门,又泛指门。)萧条(意指寂寞,冷落,雕零。《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吾馈三叹【馈,kuì,馈赠。“食”与“贵”联合起来表示“在对方食物匮乏的时候送去足以支撑其生存的食物”。本义:在别人挨饿时送去食物,支持其渡过难关。此处引申为吃饭:在中馈。――《易·家人》。释文:“食也。”。“馈三叹”,出自“满堂泪落起挽须,临馈三叹成郁纡(yū)。”《庚午三月五日朱尚书席上醉歌》,作者师严 ,是宋朝的一部诗词。】而寝十兴(寝兴,睡下和起床。泛指日夜或起居。),危不自保,尝慨然(慨然指感慨、激愤、豪爽的样子。例:陶渊明《有会而作》:“岁月夕矣,慨然咏怀。”)谓里人(里人:邻居,邑人之意。常见于古代墓志铭或传记落款,如“布衣张三撰文,里人王二书丹”。)曰:'吾侪(吾侪,wú chái,我辈;我们这类人。 唐杜甫《宴胡侍御书堂》诗:“今夜文星动,吾侪醉不归。” )何日庶几(庶几,shù jī,连词。前面先说明某种情况或条件,以庶几连接下句,说出后果,含“才能,以便”的意思)得见时清岁康(时康,时世太平。唐崔沔《奉和圣制乐游园宴》:“酒酣同抃跃,歌舞咏时康。” )乎?’惟是(惟,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数十年来,兵革(bīng gé,1、兵器和甲胄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 2、指战争。《诗·郑风·野有蔓草序》:“君之泽不下流,民穷於兵革。”)不用,年谷屡丰,生齿日蕃【蕃,fán,此处通“繁”,盛。“生齿日繁”是出自宋·程颐《论十事札子》,意思是人口一天天多起来。】,斯民皡皡【hào hào ,亦作“皞皞”。广大自得貌;心情舒畅貌。《孟子·尽心上》:“王者之民,皡皡如也。” 朱熹 集注:“广大自得之貌。”宋 陆游 《题斋壁》诗:“皡皡太平民,堂堂大耋身。” 】然,熙熙【xīxī,和乐貌。《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汉书·礼乐志》:“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羣生啿啿,唯春之祺。” 颜师古注:“熙熙,和乐貌也。” 唐·韦应物《往富平伤怀》诗:“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然,如在寿域【shòu yù,寿域,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列传·王吉〉。“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是说以仁义礼制治理天下,使百姓沐浴陛下之恩泽,安逸而长寿。后遂以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世。后亦有指寿穴、坟茔之义。明唐寅《世寿堂诗》:“太平熙皥出寿人,皇风蒸煦寿域春。”】,如登春台(春台,典故名,典出《老子·道经·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指春日登眺览胜之处。后亦有指饭桌。也是古代礼部的别称。),吾因得以暇日(xiá rì释义:空闲的日子)成吾堂,以供吾老,以长吾子孙而教之,时从父老饮酒于其上,得以遂有生之乐。闵闵(mǐn mǐn,关切貌。)焉如农夫之望其穑【sè,收获的谷物。“曾孙之穑,以为酒食。”--《诗·小雅·信南山》】之成,慈母望其儿之长,朝夕徯【徯,xī,古代汉字,本义:等候;期待。】之,幸酬愿【亦作“酧愿”。犹还愿。《元典章·刑部十九·杂禁》:“或因父母,或为己身,或称祈福以烧香,或托赛神而酧愿。” 】,始为太平之幸民【谓侥幸于万一之民。亦指不务正业而得过且过之人。《左传·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 宋 王禹偁 《上许殿丞论榷酒书》:“某窃听舆言,以为阁下将取一郡榷酒之数,分於编户,然后听其自酿而沽诸。是亦割赤子之肉饫幸民之腹也。” 宋 陆游 《寄龚实之正言》诗:“ 至和 嘉佑 须公了,乞向升平作幸民。”】,喜当若何【怎么办。《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抑君有命,可若何?”《新唐书·李抱真传》:“ 缄愕然,谓诸将曰:'诏不许,若何?’”】?且身寿健而家春和【春和:春日和暖;春风和煦。语出:《汉书·文帝纪》:“方春和时,草木羣生之物皆有以自乐。”】,固人情所甚愿然,必与众皆安,而后可。否则虽有此,岂能独乐哉?此吾名堂以自贺之本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