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中国高端商业杂志《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封面与内文专版刊发了融之家联合创始人&ceo张建梁专访稿件——融之家的势与能。
《21世纪商业评论》是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21世纪报系出品的商业杂志。和大部分杂志不同,这是一本专注中国企业案例解析,还原商业本质,提供商业智慧的杂志。依托于21世纪报系资源优势,力图营造一个分享商业智慧和企业方法的话语平台,致力为读者提供最具应变力的资讯和知识,以推动中国商业精神的成长和成熟。
三年起势,技术立业,融之家的势与能之间,是一直以来对于用户为本的执着,也是对于消费金融行业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构建一个消费金融领域内的开放赋能平台,成为行业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我们的脚步从不曾停歇。
以下是《21世纪商业评论》的原文转载:
融之家的势与能
本文字数:9767|预计15分钟读完
《王者荣耀》风靡的时候,张建梁迷上了这款手游,他最钟爱的角色是“鬼谷子”,所拥有的技能与张建梁生活中的角色很相似,“大招是可以给团队英雄加速和隐身,我很享受给团队‘增益’和‘赋能’的感觉。”
文/韩璐 姚心璐 陈晓平
杨浦五角场素有“上海中关村”之称,这里汇聚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由此延伸而出的孵化器、科技中心林立四周。融之家的办公场所刚搬迁到这个黄金位置的黄金地段。
办公楼宽敞的一层,联合创始人兼ceo张建梁的工位安排在一个角落,没有独立办公室,下属汇报多直接在座位上进行,没有繁琐规矩,也没有层级带来的距离感,高效、简明。
图为融之家联合创始人兼ceo张建梁
但是,“80后”张建梁并不完全像他看起来那样“平易近人”,他会毫不犹豫开除两种人:一种是没能力、没意愿,必须得走;一种是能力超过公司平台,“如果资源以及薪酬奖金已经无法匹配,我会鼓励他创业,某种程度上这对公司有损失,但是成就他人是我创业的初衷,也是我的人生信条。”张建梁直率地说,融之家刚成立两家子公司,由原来的员工担任总经理,放手让他们独当一面。在公司内部,张甚至并不介意下属出去面试,好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市场价值,奔着成为行业最优秀的人去努力。
这种利他行为,根植于张的个性,“我本质上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极度渴望挑战,追求赢。”他放任甚至鼓励优秀员工“用脚投票”,可视为迎接挑战的一部分,他喜欢由此带来的成就感,采访前的一个小时,他刚完成10公里慢跑外加80个俯卧撑,两个月内将体重降低了8公斤。
其实,就三年的创业历程而言,张建梁和他的团队在第二年即实现盈利,第三年已是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在强监管的当下,他认为行业的精彩才刚刚开启,“我从来不觉得天会塌下来,越有挑战越兴奋,因为有更多事情可以做。”
三年起势
明白了两件事:顺势而为、用数据说话。
《王者荣耀》风靡的时候,张建梁迷上了这款手游,他最钟爱的角色是“鬼谷子”,具备极强的突围能力与防御力,是“伤害”与“辅助”兼具的法师,所拥有的技能与张建梁生活中的角色很相似,“大招是可以给团队英雄加速和隐身,我很享受给团队‘增益’和‘赋能’的感觉。”
张建梁选择创业,完全是这种个性使然——不安分、求突破、求刺激、追求价值创造,几乎所有的尝试和决定,都是基于“好玩”。“好玩”标准有三:陌生、有挑战、有意义。因为好玩,他比常人更努力,得到了更多机会,仅仅6年时间,就已实现了由职场新人向多次创业者的跨越。
2009年,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张建梁,由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离家前往创业热土深圳,进入腾讯,当年为抗衡百度,腾讯谋划推出搜索引擎“搜搜”,他刚入职场就扎进了项目组,朝九晚十,进行长达一年的封闭式开发,看似苦闷的研发经历,锻炼了其个人研发能力,第一次切身了解大公司的组织规范化、制度设定的严苛。
此后,腾讯战略调整,宣布将“搜搜”并入搜狗搜索,“搜搜”品牌就此消失。这个决定让雄心壮志的研发团队极为失望,很多人选择离开,张建梁也和其团队在完成了最后一次大型封闭开发后,离开了腾讯。不过,这个职场新人并不着急找工作,而是决定创业,“我发现,苹果手机出货量在快速增加,市场逐渐打开,想专攻苹果手机的图像展现。”他拉拢一个朋友组队开发,产品效果很满意,可缺乏市场和销售经验,无法商业化,折腾3-4个月,最终放弃。
这时,一位前同事邀请同去博时基金,大学就炒股的张建梁,决定跨界到金融业一试身手,起初从事大数据研发与报表系统的开发,后专注于公募基金业务的互联网化,早早洞察到产业“触网”趋势的他,主推了公募基金行业第一个微信公众号,开创了行业先河。
在基金这样的高精尖行业,张建梁见到了不少牛人,每到中饭时间,他十分热衷与基金经理们凑一桌,天南地北听他们聊趋势、说行情。如今回想在博时的经历,张建梁坦言他明白了两件事:一要顺势而为,很多事和投资一样,选择对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二是用数据说话。在博时期间,他通过开发报表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帮助高层量化评测公司的募投能力,大大提升了考核与激励的效率。
在深圳的日子里,张建梁经常将见闻和创业设想分享给五湖四海的朋友,其中一位是其在复旦的同窗挚友罗璇滨,这位高中即持有数据分享系统等多项个人专利的程序员,逻辑思维缜密,起初在百度搜索部门,后去唯品会负责大数据应用和个性化推荐,罗璇滨事后回忆说:“他(张建梁)有很多创业‘点子’,听起来都挺奇思妙想的,仔细研究似乎行不太通。”
2014年,张建梁回到上海,加入汇添富基金,转型成产品经理,思考的问题离用户和需求更近了。当时,总经理林利军热情地推动互联网化,对技术研发投入非常慷慨,张建梁如鱼得水,一入职,即参与研发市面上第一款t+0活期理财产品——现金宝app。
起初,现金宝app无法支持大额支付,只能凭借u盾在pc端支付,为优化体验,方便用户转账,张建梁助推业务部门与银行“直连”,以用户为先,持续迭代升级,换来了现金宝app的“交易神话”,至2015年,现金宝平台保有量突破千亿大关,客户数超过千万,累计成交量突破1万亿元,稳居基金公司自有平台的头把交椅。
汇添富充满激情的“林氏烙印”,也深刻影响了张建梁,“我记住了一句话:成为行业最优秀的人。”当年,林利军笃信“极致者胜”,他从不吝惜高薪酬和奖金,时刻鞭策员工不断挑战自我,达到更优秀的状态。
2015年,42岁的林利军离职创业,带头人的出走,给了张建梁极大的震撼和思考,他重燃了创业激情。从腾讯到博时、汇添富,超过5年的职场历练,植入互联网与金融两种基因,他懂用户需求,也懂金融产品,有创业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此时,他有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2014年到2015年期间,中国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国内p2p浪潮席卷而来,行业变革日新月异。身在行业一线的张建梁,开始研究互联网在证券、保险、基金、彩票、信贷等各个细分的应用,抓住一切机会与人碰撞沟通各种想法,他很快将着眼点落在了消费金融。
彼时,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近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诞生,“京东白条”等创新产品也日渐丰富,中国消费性贷款规模正迅速窜升。“我有个明确的判断,2c的消费金融领域将成为爆发的领域。”张建梁说。然而,金融机构普遍缺乏基于互联网的能力和方法论,尤其在获客方面,业务需求和有效供给存在巨大的落差。
张建梁最初的想法,就是构建一个居间撮合的搜索平台,“线上贷款的问题在于,用户与信贷机构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贷款成功率很低,成千上万的用户、数以千计的信贷产品间,需要一个匹配的通道,提高贷款效率。”他决定说服长期从事搜索研发的罗璇滨加盟,但时间却非常紧迫,因为罗刚被百度高薪挖回,即将动身入职。
张建梁至今清楚记得,在一个周日的下午,两人在罗家附近的星巴克聊了四个小时,从行业判断侃到创业机会。这次谈话,是他创业的第一个挑战,商业雏形的说服力张心里没有底,他试图诉诸于职业危机感及旧时同窗情谊等非商业理由。最终,突破“职业天花板”触动了已到而立之年的好友。
罗璇滨告诉记者,听惯了老同学多年的“空想”后,直到那次谈话,他第一次感觉到,大方向是“靠谱而有潜力的”,互联网征信正在兴起,基于数据化的互联网信贷即将爆发,存在垂直化入口的机会;加之两人在大公司历练多年,在搜索引擎、流量运营等方面驾轻就熟,罗璇滨当晚便决定推迟入职,并在一周后回绝百度,成为张建梁的创业搭档,担任融之家cto主管技术研发。其后,张建梁在汇添富的同事邓周也加入了进来。
图为融之家高管团队
张建梁与罗璇滨的搭档,在公司内部被戏称是“文武双全”组合:张建梁属于“武官”,有个性、有冲击力,对“赢”极为渴望,思维上天马行空,做决定更大胆,难免有些急脾气;罗璇滨则是温文尔雅的“文官”,温和、稳妥、谨慎,拥有极强的逻辑思维,也敢于向张欠成熟的想法说“不”。这种性格互补,使之成为完美的合伙人组合。
然而,对于2015年的这两名年轻人而言,一切都是未知的,他们必须从零开始,确定方向、开发产品,并找到需求方。
技术立业
能用机器做的事,坚决不用人。
张建梁和罗璇滨在腾讯、百度的职业经历,让两位切身体验到了平台的力量,他们想搭建一个消费金融的线上平台,成为垂直入口,同时连接借款用户与金融机构,基于用户的需求推荐b端机构产品,并向机构收取居间服务费用。
“当时的判断,机构端的技术服务会是相对好切入的蓝海市场。”张建梁敏锐意识到消费金融机构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获客需求,他们的大笔营销预算正流向百度等流量平台,到处寻找潜在用户。
此前,北京已有多家机构切入进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但是,他们多采用线上提供信息,线下授权、促单的方式,“这些平台企业有点类似滴滴,平台负责接单、派单,服务人员不归属于平台,线下服务就没办法进行监控与检验。”张建梁说,融之家创立伊始,便希望形成一个纯线上的互联网闭环,他有着激进的执念——“能用机器做的事,坚决不用人”。
方向一确立,罗璇滨便带领新招募的团队进行产品开发,他亲自敲下公司的第一串代码,最开始的设想是一个垂直领域的搜索引擎,后来他发现,互联网贷款的需求跟常规网页搜索存在本质区别,要匹配的不是关键词,而是用户的需求跟资质,“用户需要的贷款产品,只能从他的活动特征、行为轨迹中提取归纳;资质更复杂,要对用户征信、行为数据以及贷款产品的数据有了解,以此建模才能进行双边撮合。”
基于两人在搜索引擎的多年技术沉淀,张建梁和罗璇滨在创业初始便熟稔地运用搜索领域的顶尖技术,以机器学习的训练方式,归纳、设置、关联十几万的关键词词库,快速提升融之家平台在各大搜索引擎中的排名,并免费获取数百万种子用户。
2015年9月28日,融之家主力产品正式上线,成为国内第一个互联网贷款搜索平台,为个人提供贷款在线搜索和申请服务。事实上,融之家开发的1.0版本,其产品形态类似于91助手、腾讯应用宝这样的应用市场,合作机构将自己的产品放在app上,用户要借贷,就下载相应的产品进行操作。
选择9月28日这一天上线,也透露着张建梁率性的一面,他推崇“讲爱的公司”,就选择了“就爱吧”的谐音。当天晚上,他亲自预订了一家西藏风格的饭店,全员聚餐吃火锅,团队拍了张合影,一数刚好20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平台初创,张建梁作为ceo,既当后端研发,又当前端销售,马不停蹄地抓住各种机会向人介绍平台的价值与功能。平台入驻的首家合作机构是平安普惠,谈判时融之家的平台尚未正式上线。张建梁辗转多次约到平安普惠的市场负责人,介绍了平台获客模式,强调了以技术手段精确筛选用户的价值,但是,面对一家成立未久的初创公司,客户难免会质疑其流量的质量和规模,“当个免费渠道试试”成为打动对方的理由。
双方合作初期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平安普惠对目标用户要求高,单个产品的金额在2万元以上,融之家刚起步,能寻找和匹配的用户量非常有限,直到半年后,平安普惠将产品金额下调到1万元以下,双方的合作才迅速升温。
即便平台初期能提供的获客服务较为简陋,也是市场真实需求的体现,流量开始水涨船高,“你我贷”等客户纷纷入驻融之家平台。2015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整体市场突破2000亿元,较上年高出了整整一个数量级,机构越来越关注流量来源以及转化效率,融之家正赶上了风口,上线仅3个月,平台用户总申请金额数就突破了50亿元,张建梁明白自己的创业之路真正切中行业要害了,公司在圈内名气迅速扩散开来,...